四川污染應對措施
為減少污染物排放,降低污染峰值,按照四川省統一部署,成都市于19日啟動了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,并按照《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(2020年修訂)》相關要求實施工業限產減排、土石方停工、機動車限行等多項措施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,并形成8個組深入基層督查應急措施落實情況。
通過一系列的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,削減污染物排放強度,并爭取到19日、20日及22日三個達標天。隨著氣象條件持續轉差,為減緩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,26日零時起,成都市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,進一步加大應急減排力度。
總體上看,本次盆地區域性污染過程,氣象條件是外因,區域污染排放量大是內因。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,污染源管控顯得尤其重要。
賀院士繼續說到,成都市基于精細化污染源排放清單建立了污染減排快速量化技術,對本次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的減排情況進行初步核算,在黃色預警期間(19-25日),全社會PM10、PM2.5、SO2、NOX以及VOCs日均減排比例約為:29.1%、24.2%、14.3%、8.8%、18.6%。升級為橙色預警后,減排力度進一步增大,全社會PM10、PM2.5、SO2、NOx以及VOCs日均減排比例達到39.4%、37.7%、29.9%、27.5%、22%,對減緩污染累積速度、降低峰值濃度具有積極作用。
但是為什么還會出現重度污染天氣?除了持續時間較長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大氣污染物累積之外,成都及周邊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體量大,遠遠超過了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的大氣環境容量,是一個重要因素。
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GDP占全省的46.1%,其中成都更是以占全省不到3%的幅員面積,承載了全省19.3%的常住人口、37.6%的GDP、30%的機動車,生活生產高度集中,排放強度高、體量大,未來數年還將保持高位。自2013年“氣十條”實施以來,成都逐年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要想持續改善空氣質量,從根本上消除污染天,需要繼續開展能源、產業、交通和農業結構調整工作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發展,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,從末端治理轉變到源頭減排。
在重污染期間管控落實方面,賀克斌建議,充分利用數智環境指揮調度平臺等現代化智能化技術手段,實現部門、區縣各級聯動,整合電力、交通、工地、城管等城市智慧治理大數據確保應急管控措施落地落實。
- 2018-12-12 禁入洋垃圾,活用土垃圾
- 2020-02-21 纖維球廠家的纖維球價格
- 2019-01-14 制造業發展新政年內將出 環保智能等方向受熱捧
- 2018-04-02 焊接蜂窩斜管需要注意的幾點要求與要領
- 2019-01-14 滇池的水、土壤污染防治、揚塵
- 2018-04-12 石英砂過濾器對石英砂濾料有什么要求?
- 2020-02-21 京津冀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治現狀、問題及科技發
- 2018-07-11 如何在水處理行業格局嚴峻的競爭中打好攻堅戰
- 2018-04-12 地坪用石英砂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?
- 2018-10-20 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走進以色列海水淡化廠